Holistic Governance and Planning Research Dept.Ⅰ
千百年来“雷峰夕照”是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1924年“雷峰倒塌,湖山顿改”,“雷峰夕照”遂成为无可依托的想象和记忆。2002年10月雷峰新塔重新耸立在西子湖畔,找回了缺失的景观,同时为古塔遗址保护开拓了新思路,体现出景观建筑与保护文物古迹相结合的全新的设计理念。
雷峰新塔荣获2003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2004年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2010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设计构思
选址
雷峰新塔的设计任务书中仅提出要杭州市西湖南岸的夕照山建一座新塔,未规定具体位置。在夕照山东侧原有雷峰古塔遗址,并被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方案经过分析、比较,决定将新塔的建设与古塔遗址的保护相结合,这样的选址将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夕照山上林木苍郁,只有古塔遗址所在位置树木不多,将新塔建在这里可使原有的植被少受破坏。雷峰塔对于西湖南线景观至关重要,从西湖上看,这里的景观效果最好,据史载,雷峰古塔与保俶塔处在同一条子午线上,这种历史的文脉也应予以传承。
功能定位
新塔建在遗址之上,实为跨遗址而建,新塔的基座成为古塔遗址的保护性建筑,或可称为古塔遗址博物馆。新塔的塔身部分是供旅游者登高观览西湖风景的旅游性建筑,新塔彰县了古塔遗址,突出了古塔遗址的核心地位,遗址丰富了新塔的文化底蕴,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这种准确的功能定位成为本方案成功的基础。
新塔建筑造型
根据史料可知,雷峰塔本是一座楼阁式塔,公元977年始建,它经过了南宋重建、明代外檐被烧毁、1924年倒塌几个历史阶段,对于这座古塔不但有绘画传世(南宋李嵩的西湖图),民国初年的影象存留(仅存砖塔心的样子),而且有文人的墨迹,还有流传极广的民间故事,从它独特文化历程来看,新塔设计应该较准确的传达历史上雷峰塔的面貌,以体现历史的传承关系。设计时不仅查找雷峰塔初建时期的建筑史料和考察浙江地区的同时期的古代建筑,并根据现存古塔上的砖之尺寸,和砖塔心残照,推测出了当年古塔的基本尺寸,同时考虑到景观的要求,调整了新塔的尺寸,使新塔有良好的造型比例和优美的体型轮廓。
体现时代特征
雷峰塔的重建不是为了复制一个古塔,作为文物性质的雷峰塔已经倒塌成了残迹,新塔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杭州人民对千古传颂的雷峰塔之“情感需求”,同时为了弥补西湖南线景观的缺失。但在雷峰塔倒塌70余年后的今天重新建造,当然应该体现时代特征,因此新塔在功能上为了满足游人登塔的需要,除设有楼梯之外,还设有电梯。其楼梯利用钢结构的特性,采用悬挂式,新塔外墙采用混凝土墙板加隔热层,这些措施扩大了室内的使用空间,为开展旅游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体采用钢结构,这即可满足下部大跨度的无柱空间的需求,又符合保护文物措施应具有的“可逆”性、可识别性原则。塔的内部形成大空间,层间设有楼梯、电梯,维护结构采用混凝土隔热墙板,铜瓦、铜柱、铜斗拱等,所有金属构件均采用计算机控制切割制作,在现场拼装。施工速度快、质量高,这些正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